banner2

Member Login

Register

Forgot Password

歷史


口訣記憶法

不少家長都可能曾遇到過這類情況:子女往往十分害怕或甚至逃避一些須要大量記誦內容的人文科目,尤其是歷史科,以致成績強差人意;即使子女願意努力溫習,但大量歷史人名、地名、年份等資料卻難倒子女,不僅降低學習效率,更令子女在溫習過程中異常痛苦。

 

家長或子女可曾想過有方法可以輕鬆地記誦大量歷史科的內容?以中國歷史科為例,「五胡十六國」是一段非常混亂的歷史時期,一連串看似沒有關聯的國名(如前秦、後趙、西涼、南燕、後涼、前燕、後秦、北涼、後燕等)大量充斥在書本裡,讓人一看便頭昏腦脹。但其實可以整理一下,令雜亂無章的一連串國名突然間變成了具有特定變化規律的簡單口訣:

 

五涼(前、後、南、北、西)

四燕(前、後、南、北)

三秦(前、後、西)

二趙(前、後)

一漢及一夏

五涼加上括號中的口訣就是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和西涼;四燕加上後面的口訣就是前燕、後燕、南燕和北燕;要注意的是,這時候沒有放進去的「西」字,要放在緊隨三秦中的前秦和後秦後面而形成西秦;而二趙仍按同一規律而變化成前趙和後趙;至於一漢及一夏,只要簡單地記著成漢和夏便大功告成。

 

這就是口訣記憶法,相當有趣及有效。筆者曾經運用這個方法,令一名中一學生不用十分鐘便輕易地記上了一大堆五胡十六國的國名。要留意的是,後來我每次考他,他也能輕易地和琅琅上口地全部答中,因為五胡十六國的國名已變成他的口訣了,口訣幫助他輕鬆地和快速地建立了長期記憶,而不是很快便會忘記得一乾二淨的短暫記憶。

 

再舉多一例:唐朝「六部」的吏、戶、禮、兵、刑、工。假若你將六部名稱按這個次序不斷地反複諗熟,直到習慣地能快速開口說出便成了口訣。曾經有學生反問我,這只是強記吧了?當然不是,我即場跟這名學生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要求他將六部的名稱,不按他已熟知和習慣的次序說出,明明是他已知的六部名稱,結果卻只能結結巴巴地勉強說出來。

 

這個實驗證明了:只要把須要記憶的資料都變成了嘴吧習慣了的簡單口訣,便能快速而又輕易地把資料牢記。不信的話,可以試試其他例子,如五代的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提示:把「後」字刪除變成口訣);又如歷史上的南朝: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和南朝陳(將「南朝」刪除變成口訣)。

 

口訣記憶法能非常有效地將大量資料記誦,更以比別人更快的速度,輕鬆地從短暫的記憶大幅躍升至長期記憶的狀態。曾受教於ANDREW SIR的學生,事後都表示不僅記憶能力改善了,而且學習效率更比以前明顯地大幅提升。

 

蘇子冠(ANDREW SIR)

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及歷史、地理、通識科教師

(讀者閱讀本文後如有查詢,可經電郵聯絡 Andrew Sir : info@education-ladder.com)



下一頁 最後一頁
記錄 1 到 6 共 84